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科技大學的展覽:時間和空間的旅程

  香港西貢科技大學校舍的建築物 , 好像預告了科技發展帶來的新世界 , 尤其在攝影師李家昇鏡頭的魔術下
, 加上影印複製科技的變形 , 仿如未來城市地誌的新藍圖。在這樣一個科技主導的世界裡 , 還需要藝術嗎 ? 科技大學倒還是設有人文學科
, 偶然也在校園辦一些展覽 , 比方一九九三年的 「從雕塑到裝置 」 的展覽。



 



  進科技大學看展覽 , 好像是一個空間的旅程 , 也是一個時間的旅程。碰見夏碧泉和唐景森的雕塑 , 就像碰見現代主義的老朋友,他們的材料 , 也是從自然的空間中撿拾提煉而成
, 現在卻完成他們的風格 , 在室內佔據了一個展覽的空間 , 自給自足地兀立在那裡。



 



  看陳育強的椅子 , 卻要在外面 , 走回頭 , 走上樓梯 , 才看到那些軟墊、那變形的椅子、那一杯茶。



 



  要走這一段路 , 然後才知那是不是你的一杯茶。聽說本來要做一個大軟墊,九呎的大軟墊 , 做不成才發展成現在這樣 , 用軟墊墊起椅子,而不是用椅子墊起軟墊。更聽說
, 本來是要找同學才升起他們自己的束西。沒成功 , 才變化成現在這樣。這些計畫 , 這些變化的過程 , 也構成時間的旅程了。



 



  NUX 的紅色東西 , 聽說會發聲 , 聽說會發光 ? 現在卻是靜悄悄的。那便先去乘電梯吧。



 



  楊秀卓的環形的空間裡 , 垂了紅色的簾子寫了字。「星聲相釋 」 。從蘇守忠到今夜星光燦爛 , 到羅海星。楊秀卓
, 你容許我和你玩更多遊戲嗎 ? 在這環形的空間裡 , 在乘電梯的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不可以有更多的閱讀角度 , 更變化萬端的文字遊戲,更開放的敘事
?



 



  你問我該怎樣 ? 我不禁又在這空間流連 , 左看右看 , 總想到在不同空間可以發生的事
, 如何利用不同的空間去發展不同的對話,最是迷人。



 



  走出去 , 就來到林裡的樓梯了。我覺得這地點真是選得好 , 剛好是學生宿舍走向課室的通道
, 一層層的
毛 , 陽光照著, 一陣風吹來 , 像波浪起伏。「步步高陸 」 。你不喜歡有意義 ? 我倒是喜歡,既可以跟環境的空間有一個對話
, 又可以有自己的姿勢、有對材料的敏感呢。



                                                                                          



  一個平台 , 黃仁遠超級市場手推車到哪裡去了 ? 在時間中消失了 ? 一個女學生站上去拍照 , 這就是「現象 」?我們看到王純杰的帳蓬。黃色的布幡 , 在陽光下輕輕揮手呢 !



 



  聽說本來格局更大。肥彭的直升機要停在更大的草地上 , 藝術家的精神空間只好縮小了。我對這些八卦新聞跟對展覽同樣感興趣。
怎樣在香港僅有的展覽空間中交涉商量 ,正是香港文化的一個主題呀。現在這樣也好 , 從學生食堂可以看個真切。怎樣繼續走下去呢
? 我們迷途了。領隊的人繞著柱 , 轉了一個圈回到原來的地方。這是一個儀式 ? 走下去 , 繞過去 , 才又來到草地 , 看麥顯揚和黃仁逵。



 





  阿麥 , 你的《天堂與地獄》 , 現在變成一潭污水了 , 天堂與地獄都沒有分別。你在科技大學擺展覽 , 怎沒想到排水的科技 ? 快要變成蚊子的天堂了 。 你應該像林罡那樣 , 下過雨去梳理鵝毛才是呀 ! 阿麥真是懶鬼。阿鬼 ( 黃仁逵 ) 也是。只有一輛手推車 , 勢單力薄地抵著幾邊壓過來的大樓。不是原來計劃有九大鬼嗎 ?



 



  原來 NUX 有神主牌 , 現在不見了。室內的新房改播粵曲 ,給科技之神供一個神壇。



 



  陳育強的金魚死了兩條 , 在展覽中草蜢也死了一堆。應該有人記下所有這些變化・・・・・・原來計劃是甚麼 , 中間產生了甚麼變故
, 最後如何收場 ? 誰收起了
毛地氈 , 誰把一件神秘無名作品移來移去在校園出沒 ? 鮑藹倫的展品只剩下一個浴缸
, 聽說是藝術家自己拿走了攝影機去旅行 ? 馮美華的展品增多了一把梯子。有些人有些東西卻不見了。這些瑣瑣碎碎的閒言閒話最是有趣 , 藝術家不得不扮演更複雜的角色
,走來走去 , 爬上爬下 , 應付各種奇怪的繁瑣。對了 , 在香港的藝術空間裡大家就是這採的。



 



                  原刊《信報》 ,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