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2日 星期六

夏天的課

鄰座有人讀報:馬鞍山住户來信投訴:政府為了在海旁建設公園,把一列長得好好的樹砍倒了。附了照片:排在地上的一列樹的屍體;另一張照片:現在變得荒蕪一片的海邊。多麽荒謬:為了建一座公園,砍掉了原來長得茂盛的一排樹木。

帶同學去京崑劇場,聽行家講傳統戲曲。這是一個夏天的《文化評論》課程。

經過西港城。少數被保存下來的建築物。其實也不太老。大家想起要保存老建築的時候,古老的中環郵政局,早已拆掉多時了。現在呢?也不過是平凡的食肆與店鋪。法國朋友樹克在大舞台擺結婚的喜宴。梅卓燕跳了舞,梁小衛唱了歌。沒有跳舞唱歌的人,這地方也不過是個普通的食肆吧了。

頂樓上曾德平弄了個藝術空間。我曾經在那兒参加一個詩朗誦會。來的人,讀的詩,喝的酒,月亮與星光,主辦的人的心意,令那變成一個美麗的晚上。按鈴,沒有人在。沒有人在,花布街只是布鋪,老街市也只是拉了面皮的老街市吧了。

京崑劇場裡,同學席地而坐。耿天元、鄧宛霞兩位邊講邊演,角色詡詡如生,同學大笑,爭先恐後提問,開始有點意思了!

夏天的課開始了。在京崑劇場,我不禁想到 黎鍵 先生,以前總是通過他的心意,把我們來自不同範圍的人拉在一起。

最後一次見面,也許是在德輔道中擠湧的人潮中,說:再約飲茶!

沒想到出外回來,他就過去了。又一輛巴士駛過。又一株樹倒下了。

沿荷里活道走上差館里,張西美的高呼希雲(Cloth Haven)小店正有人在織布,牆上吊滿糸部首的字,要同學去找這些字的歷史。我本來請她講沈從文中國服飾研究。同學做傳統衣飾的報告,我們都覺得不要重複資料。你覺得最感動,最想鑽研下去的問題是什麽呢?

張西美說最想做的事:從頭去做一件衣服。體會一下,從養蠶抽絲、織布、到完成一件衣服。一手一腳。不假手他人。看衣服是怎樣做出來的。

這老區變得有點意思了。我現在更能體會住在東京那幾個月,為什麽對山手線不如對下町區那麼喜愛。大家喜歡看六本木,我們政府高人也要建商業與藝術結合的新區。我只記得自己在本鄉附近的老區閒蕩,看街巷間夏目潄石的貓。歐森外的舞。去田間文士館,看芥川爬樹的映象。近乎固執地去找文學碑。阪神之間的谷崎潤一郎的故居。不是為老區而老區,是人令那些住久了的地方變得有趣的。

加咸街的畫廊裡有劉小康的展覧,搬一張椅子到外面看街市肥美的茄子和滿面滄桑的苦瓜吧!靳棣强來課堂裡給同學講水墨,還即席揮毫呢!都說畫家可親,設計郵票的大師沒有架子。大 師的 老師呂壽琨,當年還在油麻地小輪工作呢!當年沒有什麽文化殿堂。靳有一次跟我說:我們這一代從校外課程和其他社區中心得著多呢。都是從街巷中這樣走過來的。
  

(2007 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