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老人

老人


馬蒂斯的剪紙,最近在外國舉行展覽。剪紙都是他晚年的作品,他一向色彩柔麗,調子活潑,晚年這些作品更是從燦爛歸於平淡,格外柔和,格外簡潔,使人看來感到舒服,像淡淡的酒,熨貼著心。最近度過九十大壽的夏迦爾,晚年的畫也是那麼盈麗明快。他們這些老畫家的明麗,是穿過繁雜抵達的單純。彷如越過蕪雜藤蔓的草叢,最後聽見天空深處的鳥鳴,晶瑩舒暢,是一個最後的補償。有人說馬蒂斯喜歡在他朋友的牀邊,舉起他自己的畫作,像日光燈那樣照著他們。我十分喜歡這個傳說,他的畫那麼溫暖明亮,確是有一種康復的力量,可以照得卧病的人好轉的 


年輕好像很可以驕傲,但年老的智慧,往往更使人羨慕。許多藝術家成熟的作品,都完成於晚年。年輕人給人的感覺是挑釁和浮躁,成熟卻可以帶給人安慰,仿如日光燈的畫作,令蒼白的病人痊癒。所以這樣說,是最近看到一意大利片〈艾蓮﹒艾蓮〉,很喜歡其中那個老人的態度。


那個老人,是一個法官,他的太太有一天忽然離開他,令他反省,是由於固定的生活過得太久,感情逐漸逝去。他工作過勞,遵醫生命令度假,遇見其他人,發現了許多事情,覺得自己不再是個可以判斷他人的法官了。


說喜歡這老人的態度,是他可以聆聽、傾談、反省。他可以與療養院裡的人個別散步談話,了解他們的問題。他對那些男女、對自己的媳婦和兒孫,都是如此。


可以一起走一段路,深談與反省。相反,他的兒子,卻立即就批判自己的母親,妄下定論。這老人欣賞書本中的智慧,戲中的年輕人卻說不看書。明知了解不易但仍能夠肯定與人溝通的作用,能夠從固定的生活中走出來,這都是不容易的。


(七七年九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