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九龍城寨:我們的空間


       巨大的鐵錘重重敲碎了牆壁
, 九龍城寨終於遷拆了。我們的感受卻十分複雜。



 



  我有位朋友 , 她是在城寨長大的。她過去說 : 「外面的人老是覺得神秘又可怕 , 對我來說 , 那兒是我長大的地方
, 我童年時在街道上遊戲 , 我在那兒有許多歡樂的記憶 。 一點也不可怕 !」



 



  儘管她自己的感覺是這樣 , 外面的人卻不這樣想。她小學報住城寨 , 引來老師和同學訝異的目光 。 也許是她敏感
, 她覺得大家不那麼喜歡她了。沒多久她轉了學校 , 報的是另一個地址。到了中學畢業 , 開始約會的時候 , 她叫男朋友把車停在遠遠的外面街道的大廈前 , 假裝住在那兒
, 肯定對方走了 , 然後走出來 , 快步跑長長的一段路回家去。



 



  「我過了好久才敢向人家承認我是在城寨長大的 !」 她說。那時她 , 已經結過婚又離了婚 , 而且已經搬離成寨多年 了。那是一九八七年
, 香港政府宣布清拆城寨方案以後 , 我們幾個朋友想進去看看 , 她自動提出 , 要給我們帶路 , 她 , 也 許久沒有回去了。



 



  「過去男孩子就在路邊的街喉沖涼 ! 他們在路上打波子 , 更頑皮的就射殺麻雀為樂 !」 她沉迷在童年的記憶裡 , 總不忘指出它的轉變
: 「過去城寨分為兩半 , 一邊是東頭村的高樓,另一邊是低矮的木屋。我的家 , 應該就在那邊
・・・・・・



 

  那是她的歷史。我們沒有親身經歷更遠的歷史 , 老人家就給我們講更早的幾次「清拆 」 經驗 : 一九三六年 , 抗議了,結果沒拆 ; 一九四八年 , 防暴隊也出動了,村民向他們擲石頭。



 



  這都是在們出生以前的事了。在我們長大的過程裡 , 並沒有教科書、沒有歷史書 , 告訴我們這些歷史。現在 ,
一個龍鍾的老人,口述過去的片段 , 語氣好像還帶點激昂呢 !



 



  「有人上廣州請顧。廣州的學生示威,還扯下美國領事館的旗 , 有人放火燒・・・・・・



                                                                                          



  一九六二年香港政府再宣布要清拆 , 中國向英方作出嚴重抗議 ,
要求停止任何拆遷行動 。



 



  城寨就這樣保存下來 , 但內裡有些甚麼也在默默地轉變了。到了一九八七年這次 , 香港政府再宣布清拆 , 這次中方沒有再抗議 , 外交部表示「充分的理解
」 。也許因為「九七 」 將近 , 這也是雙方達成的默契之一吧。



 



  一般老百姓擔心的還是生存的問題。老伯說 : 「找誰出頭呢 ? 這次他們說 : 你們自己用合法途徑爭取吧 ! 我們好像困在籠裡的畜牲・・・・・・



 



  賠償的錢 , 夠在外面租回同樣的空間來繼續謀生嗎 ? 吊詭的問題是 : 應該保存即使不那麼理想的空間、還是改變現狀
? 對大部份人來說 , 那是他們的家園。他們似乎寧願要保存這個空間 , 竭盡所能抗拒外間因為政治或者經濟利益而加諸他們身上的改變。



 



  這個空間 ? 這是怎麼樣的一個空間呢
? 棄在路旁的舊炮告訴我們 : 上一個世紀 , 這裡曾是商運的碼頭、防守的要塞。後來碼頭拆去 , 城牆也拆除了
・・・・・・城牆的基石 , 用了來建機場。城牆的邊界已拆除了
,水陸的邊界已不存在 , 新舊的邊界也不是那麼清楚 。 這是怎樣的一個空間呢 ?



 



  這是怎樣的一個空間 ? 老人街連著老人院,大井街真是有大井 , 一切都彷彿名實相符 , 明白不過。但那你又怎樣解釋光明街呢
? 燈火通明的店鋪 , 過去是白粉的主要供應地 ,黃賭毒在這兒有它們的地盤 ; 不遠的地方 , 轉過幾個街角 , 就是我們的朋友童年嬉戲之地、快樂自由的空間。妓女在一邊出沒
, 另一邊有神父講道、 ; 給貧民派奶粉。社工正在進行輔導工作 ; 吸毒的人蹲在梯間吞雲吐霧。放映老幼咸宜電影的戲院 , 晚上變成表演脫衣舞的場所。這是一個混雜的空間、一個不容易一概而論的空間
, 一個看來可怕但又那麼多人嘗試正常地生活下去的一個空間。就像香港。



 



  不管人家怎樣說這是一個三不管的地帶 , 事實上近年許多偏門的行業已沒有那麼猖獗了。大部份人還是過著老實的營生。魚蛋和豬血的生意總那麼好
, 看來那麼骯髒的工作 , 最後做出來的產品卻是全港大街小巷特別受歡迎的美味小吃。這兒也特別多牙醫   
・・・・・・從國內出來沒有正式執照的醫生可以在這裡掛牌 , 這朦朧的隙縫地帶容許這類曖昧的存在。 當然 , 生存於隙縫的人 , 都擔心這曖昧的例外地帶很快就不再存在了 。



 



  我們登上天台 , 在朋友的指示下低伏高竄 , 依隱秘的途徑從一所大廈跳往另一所大廈。在這樣一個不依常法的空間
, 彷彿不依常規的捷徑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 我們在人家頭上走過 ,這以為在無人的荒山奔跑。好事者以為發現了神祕的窟洞、窺見低層房中的的隱祕 , 直至迎面牆邊的一扇破鏡照出了我們的影像
, 令我們赫然一驚
・・・・・・這是我們 , 身處在這樣一個空間裡呢 !



 



  自從那年的探訪 , 我也有好幾年沒到城寨去了。我的朋友已經離開了香港 , 說再也不要回來。我在各處旅行的時候
, 常常會碰見一些親切而有氣派的陌生人 , 他們彷彿來自遙遠的地方 , 直至他們開口問我 , 然後我才知道他們本也來自香港──這個混雜的、美醜各半的空間──並且成功地隱藏了自己最初的住址
, 這屢屢使我想起、使我懷念那位在城寨長大的朋友 。



 



  我在外面嘗試向人解釋香港並不是那麼可怕的一個地方 , 回來卻又事事批評 , 得罪了不少認識和不認識的朋友。我在外面說香港並不是沒有文化 , 回來又禁不住說為甚麼我們總是追逐外間的標準
, 為甚麼不能建立自己的標準 , 自己的文化空間 ? 我胡亂說話 , 結果總令自己置身邊緣 , 在自己的家鄉有時也像個異鄉人。



 



  這幾年城寨遷拆引起的糾紛還未解決、抗議的聲音還未平伏下來 。 我常想到我走過的那塊地方 , 見過的那些人 。 那些人要怎樣適應轉變 , 在城寨外面的世界生活下去呢 ? 他們可以有足夠的維生的資源和空間嗎 ? 另一方面我想到那些湫隘的小巷、木板間竄過的老鼠 , 好像丟棄在路旁的無用的古炮。我也不願只因為浪漫或獵奇而保存一個破落而無法安居的懷舊的空間。



 



  浪漫的懷舊 , 也許是一種無法面對歷史而生的感情。但我總記得 , 當我們置身成寨的家庭中 , 我們清楚不過
, 這其實也像在你和我家裡 , 閒話家常 , 說起親人的疾病、日常生活的問題。 香港的每一條街道 , 每一戶人家裡 , 正不知有多少人跟我們一樣。



 



  後來有些朋友潛入封起來的城寨 , 把檢回來東西 , 在「城市當代舞蹈團 」 劇場擺了個裝置展覽
, 名為「城寨城債」 , 想喚起大家對城寨事件的注意。有攝影師拍了照片──包括在天台上拍攝的一輯裸體照片 ; 有搞戲劇的朋友
, 說要在城寨的天台排一個演出 , 可惜始終沒有成事。我走在那些舊物之間 , 看看那些拆下來的陳舊的招牌 , 檢回來的算盤、員長簿、舊照片 , 帶給我一個舊日城市的幻象
, 種種曖昧的符號 , 指向許多古怪的可能的解釋 , 但我知道 , 這些離開了脈路的符號、散亂的物質 , 並不完全等於一個實在地有人生存其中的空間。



 



  巨大的錘敲碎了牆壁。九龍城寨這拆了。重新思考這個環境 , 不是為了懷舊 , 是為了更好地思考我們生活其中的空間。



 



                 原刊《華僑日報》「文廊 ,一九九三年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