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錢幣

錢幣


  貝殼是美麗的,錢幣就差一截了。香港的一元硬幣跟二元和五元差不多,新的五角又容易當作一角。口袋裡重甸甸的一大把,叫人寧願帶貝殼上街去,青螺和黃沙蜆的殼,至少分得明白一點。


  而且所有錢幣,照例一個大頭,你說呆板不呆板?希臘公元前六世紀開始鑄造錢幣,居然已經欵式優美、種類多變;公元二十世紀的人,反而懶惰退化。中國古代的錢幣,大有氣派;現在的人,從錢孔裡看事看得久了,設計出來的東西,變得小家子氣。


  原來希臘錢幣除了有好大喜功的領袖的頭像,也有神像、動物、植物和用器的造像。神像麼?除了戰神和宇宙之神宙斯,也崇拜阿波羅和雅典娜,音樂之神和智慧之神。到了今天,人們崇拜的神,就只有那片金屬本身了。希臘人在錢幣上刻有動物和植物、飛馬、海豚、獅子、貓頭鷹、牛、鷹、葡萄和麥穗,他們尊重這些人類的伴侶、人類的生產,對萬物有一種友愛和和善的態度。他們尊敬貓頭鷹,不是為了秋涼進補,是因為牠代表管慧。簡言之,他們是尊重智慧的,令人卻喜歡賣弄聰明。希臘人又會在錢幣上刻上陶器等用具。對所利用的器具、使用的物品,也有一份敬重歡喜;現在的人,對利用過的事物也顯得涼薄寡情,甚至但求目的,對利用的手段也無所計較了。


美觀的錢幣使人喜愛,香港人雖然大家同樣「發錢寒」,卻連錢幣也沒法喜愛。在新幣上往往塗上五元或五角的注明,以防混淆,鑄成的錢幣甚至失去實用的意義。大家對新幣憎厭多於愛好,接過別人遞來的新五角,大家恐防自己無意中當一角用去,心裡總有點惴惴不安。一個對使用的錢幣感到憎厭的社會,反映了什麼心理?


(七七年九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