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傻大姐

一口氣看了麗莎明莉妮的兩部電影:《三月情花開》和《歌廳》。

她在這兩部電影的性格,都有幾分相似。都是一個爽直、善良、主動而不忸怩的女子。都是出自一個缺乏愛的家庭,一直想找尋她自少缺乏的愛。在《三月情花》開裡的她,不願回家,因為家裡沒有人在,她說謊說跟父親一起吃飯,其實並無其事。在《歌廳》裡,她說父親是大使,常常趕來看她,其實也是沒有這一回事;她約了父親,他沒有來,只是來電報算了。

在家庭中沒有愛,往往在愛情中要抓得更緊。《三月情花開》的她,要愛便愛,比男孩子更爽快;《歌廳》的她,更帶幾分風塵味道。在兩部電影裡,她遇到的男孩子都較內向,《三月》的男孩子更嫩,兩部電影她都是懷了孩子,都是見對方猶豫害怕負責任,就自己去墮胎,兩人之間的愛情也默默告終了。

《歌廳》想說的題材較大,相對來說,在男女之情方面,《三月情花開》寫得更細緻更深入。她的感受、她的失望、她的無可奈何,都給人很深的感受。我特別記得一場:是她伸手去推木門圍成的圍牆,推不開任何一扇門,就這樣坐倒在黃葉堆中,躺下去算了。

《三月》片中的嬰兒,其實也沒有很詳細交代,或許根本是不存在的,只是他們之間愛情的象徵。起先以為有的在那裡,那麼實實在在的,後來卻沒有了。那男孩子也不是壞人,只是彼此那麼不適合,最後麗莎笑笑地點頭,後來又在車上迷惘地回顧,但也忍著辛酸。

演這個爽快善良而到頭來總可以咧開嘴笑笑的女子,麗莎明莉妮勝任愉快。她雖以《歌廳》獲獎,《三月情花開》裡的她卻更出色:雖然爽直,還有點柔和與猶豫,彷彿性格還未塑定,還像一個新鮮的三月,或是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歌廳》裡卻硬了許多,大有「老娘如何如何」的態度,雖然仍然能笑,但那傻裡傻氣的樣子已有一點定型,細繳的地方沒有了。到底是她演得不夠好,所以愛情故事沒有那麼感人;還是劇本中寫情的部分不夠深入,所以也令她演得沒有那麼好?

(七五年一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