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乘夜車往布拉格 , 凌晨四點被人吵醒查護照 , 於是有關旅行東歐的種種傳聞不禁都想起來了。事實並不那麼可怕。先是東德這邊的警衛
, 然後再一會是捷克那邊的 , 都很有禮貌 , 而且還很敏捷 , 一下子就查完了。祇是我醒了就沒法睡 , 那便看窗外的風景。我看見火車沿著一條河前行 , 河的彼岸是綠林
, 偶然一座堡壘 , 儼然童話中的風景。河是秀麗的 , 河一直伴著我們去到布拉格 , 沿途從中世紀的古堡 ,經過祇求生產不講美觀的工廠區 , 來到夾雜著現代建設與優美古蹟的城市。布拉格有歷史的凝聚和沉重
, 但它亦有水的流動。
凝積的東西不易改變 , 處處還可見到痕跡。我在東柏林的捷克領事館辦簽證 , 去到見到辦手續的窗口有一塊木板擋住 , 前面圍了一大群各國旅客 , 都在癡癡地等。等了一段時間
, 忽然木板拉開 , 一位嚴肅的婦人顯靈 , 把一疊辦好簽證的護照發給窗前枯候的旅客 , 按不同國籍收費。我等她辦好大事 , 正想問申請表格往哪裡拿 , 不料嗖的一聲
, 木板又再拉上 , 巨人回到阿拉丁的神燈裡去了。我祇好再等十幾二十分鐘 , 下一次木板剛拉開 , 就問她 , 討表格 ; 然後再下一次神靈顯現的時候
, 連忙交回表格。木板又再幾度開關 , 然後我才拿回護照。木板開開關關之間 , 一個上午的時光就過去 了 。 不過能在當天上午拿到簽證,到底還算不錯罷。
旅行捷克過去有種種嚴峻的規矩 , 令遊客卻步。比方遊客要按簽證上申請逗留的日期 , 兌換每日卅馬克的捷幣 , 用不完亦不能帶出境 , 祇能存在海關那兒。旅客換錢和找旅館
, 都要在國營的旅行局統一辦理 , 換錢和住宿 , 有正式蓋印的收條 , 出境時要檢查。在目前這轉變的階段裡 , 這些都沒有嚴格執行了。
車抵布拉格 , 我去詢問處問哪裡可以換點零錢坐車。那男子望我一眼 , 指著他房間旁邊的走廊 , 叫我往後面去。那兒通往後門
, 門外面是天井 , 哪有辦事處呢 ? 我正訥罕 , 他走出來了 , 掏出銀色 , 問 : 「你要換多少 ?」 我也知道這不是正規的做法 , 但在這樣的形勢之下 , 換一點錢坐車又何妨?
我去到市區 , 找到 Cedok 這國家旅遊局 , 仿如尋到救星,打算在那兒換錢、找旅館、買回程火車票 , 辦好了這些瑣事,那就可以安心遊山玩水了。不料大概人同此心
, 排成長龍,所有遊客都到這黃大仙來求助了。排了個多小時 , 我才終於買到車票 , 也換了錢。他們辦事效率不差。只是介紹旅館是另一所 Cedok,在附近街道上
, 它們一共有好幾所,各負責不同的工作。我去到旁邊的街道 , 走近一看 , 不得了!門前晃來晃去全是背囊和人頭 , 擠在狹小的門框裹叫人根本沒法進去。
我想無謂把自己弄得太痛苦 , 早上十一時半也不是扮演卡夫卡的時刻、不是體驗人類存在的荒謬與無助感的好時光,於是我決定先到附近街上蹓躂。走回瓦格拉夫斯基大街,這是布拉格市中心最繁盛的大道
, 兩旁到處是豪華酒、商店、餐室、露天咖啡座 , 坐滿了來自各地的遊客。就這樣看來 , 這兒好像和歐洲其他大城市的中心沒有分別。但事實並非如此 , 這裡確有它獨有的歷史。這大路緩緩向上傾斜,在斜坡的頂端可以看見巍峨的國家博物館和帝皇的塑像,提醒我們這兒在許多個世紀以前如何曾是 歐洲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僅如此 , 這大街也在當代歷史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一九六八年的「布拉格春」 , 學生們就眾集在這路上示威,要爭取更大的民主和自由
, 他們爭取的東西 , 在二十年後好像更具體地實現了 , 但又還有不少遺留下來的問題,不是一兩天可以解決。走在街上 , 看到圓柱上張貼的海報,前衛劇場剛演名為《安地﹒華荷》的創作
, 一位名為蘇珊女藝術家搞人體的突發性演出 , 種種打破教條的藝術作品彷彿一下子都大行其道了。
走在滿遊客的露天咖啡座旁邊 , 不時會有一兩個中年漢子走近你問──「要換錢?」人有一次是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子, 穿著長裙 , 說 :「
換錢嗎 ?」她的男友站在後面。樸素的一對,猶豫地游移於這歷史大街的邊緣。我在街角見到有人向我介紹過的自助餐結 Automat Koruna,想不如吃了午餐再辦事。裡面分開三個部份
, 最裡面是大眾食堂 , 人最多 ,鬧哄哄的站在那裡喝啤酒、吃香腸、燒為、豬排和馬鈴薯 , 高談闊論。外面左邊是個高級的酒吧 , 中間則是喝咖啡和吃甜點的地方。我反正有時間 , 便每樣都試試 , 先混在人堆喝啤酒、吃著名的燒鶴 , 再去酒吧那兒喝一杯白酒。酒吧裡多是遊客、一個個安靜地坐在那兒對著杯子
, 實在不如大眾食堂有趣 。 於是我又出去喝咖啡 , 看外面走過的路人。這樣吃吃喝喝 , 才不過是德國喝兩杯酒的價錢。對遊客來說 , 捷克實在價廉物美 , 不過倘若你是大眾食堂裡談政治談民生的本地人
, 擔心的大概又是不同的問題吧。我半小時後終於找到了一所大學的房間 , 是不錯的宿處 , 但比過去說的價錢 , 又已漲了三四倍。不知本地人可也受到開放改革帶來種種物價變動的影響 ?
來布拉格前辦簽證花了一個上午 , 來後辨住宿和交通又花了一個上午 , 但走在秀美的城市裡 ,
又會覺得還是值得的。伏塔雅河斜斜地繞流通市中心 , 仿如在古與今、東與西之間打上一個猶豫的問號。河西是中世紀古典的城堡 , 河東是舊城區和新城區。布拉格三綠地下鐵路
, 把各區連起來 , 地下鐵路設備非常現代化 , 效率也很高。並不僅是個充滿名勝的古城而已。
下午我先到布拉格城堡去 , 許多不同風格的建築都集合在這一區。布拉格城堡從九世紀以來就是政治的中心 , 現在據說還是總統府所在。哈維爾就在這兒嗎 ? 只見街兵板起臉孔站哨 , 不理會對著他們拍照的遊客。這城堡連起不少博物館和教堂 , 進去天井兩旁就分別是城堡畫廊和小教堂 , 收藏了不少巴洛克風繪畫、索教的珍寶。這一帶最惹人觸目的是歌德式的聖維度大教堂
, 遠遠就看見它的高頂。據說是十四世紀時查理四世開始建造的 , 裡面瑰麗的彩色玻璃和繪畫、繁褥的精雕細鏤,叫人目不暇給。但跟這壓倒性的高堂巨塔比起來 , 我還是喜歡古雅的聖喬治教堂
, 和它旁邊的博物館 , 那兒保存了不少捷克傳統的宗教藝術 , 可以看到在各種不同藝術類型中 , 這民族的藝術家如何有所承傳 , 又往往有大膽的創新與變異。
我在另一所藝術展覽館裡看到不少好畫 , 包括魯賓斯的名作 , 但找不到據說現代藝術收藏十分豐富 ( 包括畢加索等人作品 ) 的國家畫廊。這時已近黃昏 , 博物館也紛紛關門了。 於是我祇好決定明天再來 , 先去逛後面的黃金小徑。那是十六世紀時商人聚居的一區 , 沿著城牆建成狹小的房子 , 現在有些用作書店或者賣紀念品的小店。其中一所房子是卡夫卡故居。卡夫卡本就生於布拉格
, 今日在市中還可以找到他父親當年的小店所在 , 城外的墳場裡有他安息之所。當年寂寂無名的卡夫卡面對父親與官僚權力既無奈又覺荒謬 , 隱密地寫下敏銳感覺到的現代人的焦慮與孤寂。卡夫卡臨死前囑友人把遺稿焚毀
, 友人違背他的意願把書稿出版 , 終於成為現代文學中令人難忘的隱密、低調而卻又頑強的聲音。卡夫卡的個人化作品 , 當然屢屢在共產主義社會裡受到批判 , 被人忽略。但今日他的故居牆外嵌上名牌子
, 來自西方的遊客偶然也站在門前留影了。在畫廊裡我還看到哈維爾的肖像 , 這位一度因為批評政治、要求改革而被捕下獄的實驗劇作者 , 現在已在總統府裡為改革過程的種種難題實際設法作出解決辦法來。
黃金小徑下面有石級沿路下山 , 但我看到布拉格劇場的海報 , 說今晚要在這兒演出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
, 反正不想忽忽離開 , 便索性留下來觀劇。
布拉格劇團活用了古堡的城牆 , 沿牆搭起舞台。於是帝皇在牆頭的高處走過 , 青年男女在台下真實的樹叢間追逐 ,從高牆撒下一幅布幕變成婚禮的帷幔 , 高牆中凹入的洞位變成劇中人觀看戲中戲的廂座
, 實素的借用有它的古雅與新奇 , 兩位女演員的演出熱情而奔放。散場出來 , 走出城堡的外面 , 還可以見到全副武裝的衛士守著後門 , 在城堡外面 ,可以眺望下面布拉格域中夜晚美麗的燈光
, 我拾級而下 , 彷彿由古典走回當代的人間 , 不禁想到這劇演出的種種缺點和優點── 一方面擅用演出場地 , 但另一方卻因為依賴優美的古典城牆背景 , 未能把理性的雅典和理性以外的夢幻森林分別突出
, 再探討其中互相矛盾和互相補足的可能。演出的熱情奔放,流露了從壓抑中出來的今日如何熱衷於採討個人情慾的高揚和挫折 , 但在普遍的舒放中 , 或許亦會簡化了其中三女性愛政治可能包括的複雜含義──
那在現代化 , 西方化過程中帶來的遺略與偏執。目前在西方開始為少數人提出自覺反省的個人中心的泛心理泛情慾的藝術觀的問題,此處似乎無法兼顧了。 這確是一場有新意的演出
, 優點也正是這城市的侵點──傳統豐厚的歷史城垛底下 , 年青熱情突破種種抑制的男女 , 確是這城市動人之處 , 雖然在調整歷史的凝重和個人奔放的追尋之間 ,
無疑亦會帶來種種必然的困難吧。
原刊 《信報》「越界的藝術 」 專欄 , 一九九 O 年九月六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