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走訪沈從文青島故居

到山東大學,周一至周四在濟南講課,周末則到處走走。有熱情細心的老師照顧,增進不少見識。不光看到濟南山東大學的現況、看到過去山大老校的歷史,去到青島,還看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山大的舊址,即是現在的海洋大學。

走進去,覺得校園的建築還是別有風味。當然建築物都舊了,當年的文學院、圖書館也許都作別的用途了,不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群文人,的確在這兒留下足迹。你可以想像:梁實秋這位圖書館長,正埋首在層層疊疊的書叢之間,而沈從文正背着一大摞書走進課室去,這時的他已有在上海、武漢講課的經驗,已不像在上海中國公學第一次講課時那樣,一開始就淤漲紅了臉孔,吶吶說不出話來……

從大學的後門出去,我們想去尋幾位作家的故居。沒找到一多樓,沿福山路走,沒多久就找到洪深故居,還有牌子豎在外面,不過只是標示,並沒有讓人參觀的準備。虛掩的閘內是前階,通往一幢幾層的樓房。門關得嚴嚴的,好像沒人住了。但前階上又放了一袋東西,好像是剛有人買菜回來!也許是旁邊的小屋有人住,也許是劇作家留下的道具,製造懸念!

憧憬結婚的日子

旁邊不遠福山路三號的房子,外頭就掛着「沈從文故居」的牌子。但閘門深鎖,看來丟空也有好一段日子。這我最想看看的反正走不進去,但也無所謂了。感覺一下,也可以想像一下。說是沈從文故居,但我想起沈的小說,這應該是當日山東大學的教職員宿舍樓。他在《若墨醫生》(一九三二年)寫過青島住處,場景有點虛,沒多描寫,用墨更多在互相辯論的醫生與來訪的溫柔端靜的牧師女兒,後來的《八駿圖》(一九三五年)則更明顯以一座教授

宿舍展開,寫學問的追求者也有感情上的起伏徬徨。有論者以為這是影射或挖苦,但若看到對主角達士的描寫,借用自沈自己的經驗更多(如老遠給千里外的美麗未婚妻寫信),結局也都一視同仁,說諷人還不如說自嘲了!過去不少評論家,比方凌宇,寫沈從文傳記都喜歡把青島這樣的地方寫成「生活平庸、沒有理想」、「追逐時髦」、「無聊狹隘」的地方,其實沈從文不見得對匯泉灣、海水浴場、沙灘等有這麽多反感,在《若墨醫生》他就寫到青島五、六月的好天氣、時刻在變幻顏色的天上的雲與海中的水,使人「皮膚潤澤、眼目光輝、感情活潑、靈魂柔軟」的流動空氣,令小說中的男女對彼此、對生活更有感受。


想起這些文字,怎不令人想走下福山支路,走到海水浴場去?經過新蓋的酒店,來到八大關那邊看老房子。海邊的林蔭路,一對新人在拍照,走過一點,又一對新人。一位穿着婚裝長裙新娘,還未走到下一個路口,又一位在拍照,想到來時在路上看到一輛又一輛的披上彩帶的婚車,計程車司機說:「整個青島都在結婚了!


沈從文在青島時期,應是他憧憬結婚的日子吧。一九三一年八月應楊振聲之聘,到國文系任教。翌年回過北平拜訪張家,寫了幾年的情書終於有了結果,一九三三年與張兆和成婚。很可惜在青島時寫的情信沒留下來,但在這時期開始,對女性心理的細察與體會逐漸發展成熟,尤其見於稍後的《主婦》(一九三六年)諸作。在青島時期,沈除繼續民俗文藝的興趣,亦涉獵佛經。為張家小友寫出《月下小景》等作品,在寫作上開出新頁。

青島時期作品趨成熟

沈從文果然是比較複雜的作者。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家鄉打仗,父親病死,他自己的生活也極不安定,一度合辦《紅黑》雜誌的胡也頻被補、被殺,他護送丁玲和孤兒回家鄉去,在日後寫出《記胡也頻》與《記丁玲》。在青島教書之初,聽到徐志摩的死訊趕往濟南現場,除在致外地友人書信中描畫情狀,並未輕寫悼文,直至數十年後才在《友情》一文中,寫出如何希望把徐「熱忱坦白和平等待人的稀有好處」,轉化擴大到各方面,形成長遠持久的影響。

他的寫作有輕有重,既從《新與舊》、《菜園》、《黑夜》寫政治、戰爭對生活的影響,亦有《三個女性》、《都市一婦女》等探討男女情愛的篇章。難得是不分輕重、融會無間,如百川入海。在青島岸邊眺望海洋,不禁想起作者自己說的:「海放大了我的感情和希望,且放大了我的人格。」作為作者邁向成熟的青島時期,似乎還有不少值得後學細探的地方!

《星島日報》E07,2008年11月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